青春实践|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子暑期奔赴社会大课堂(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服务“三农”,7月10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青社会实践团”奔赴兰考县仪封镇菜园村,成功开展“智惠乡村”主题农机服务与科普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将汽修、机电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机化作业水平,为农业生产注入了科技新活力。
田间“问诊” 匠心解农忧
抵达菜园村后,实践团成员迅速深入农户家中与田间地头,化身农机“医生”,针对困扰村民的各类农机“疑难杂症”展开精准排查与维修。面对拖拉机发动机启动困难、收割机割台升降异常等复杂故障,学生们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操技能,严谨检测,精准定位故障根源,让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地。

在一处维修现场,面对因发动机无法启动而焦急万分的农户,实践团成员迅速集结,分工协作,对电路、油路系统进行缜密排查,最终锁定喷油嘴堵塞这一“病灶”。经过高效的清洗与调试,拖拉机重新轰鸣启动,农户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对学子们精湛的专业技术赞不绝口。

除故障排除外,实践团还对当地用于灌溉、耕作的农机具进行了全面“体检”与保养。成员们细致擦拭机身,检查关键部件磨损情况,补充润滑油,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后续农忙,在实操中锤炼”实干品格“,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以专业服务助力基层粮食生产保障。
科普“赋能” 知识惠农家
为提升农户科学使用和维护农机的意识,实践团精心策划并在村活动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机科普活动。成员们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向农户系统讲解农机正确操作方法、日常维护要点,并展望了新型智能农机的应用前景。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或手持常用农机部件,现场拆解演示,手把手指导农户识别易损件、判断常见故障;或结合当地农时特点,重点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强调作业防护要点。农户们热情高涨,纷纷围绕“收割机长期闲置保养”“灌溉设备漏水处理”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均得到实践团成员耐心细致的解答。“原来农机使用有这么多学问!以前凭经验,现在心里更有底了!”一位村民听完讲解后由衷感慨。这场接地气的科普活动,有效弥合了专业知识与田间实践的距离,为提升当地农机使用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锦旗为证 实践砺青春
经过数日连续奋战,实践团成功为当地维修保养多台关键农机设备,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户的“老大难”问题,科普活动亦成效显著。学子们的专业素养、实干精神与奉献情怀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

活动收官之际,村民们特意将一面印有“城院学子传匠心,智青服务解农忧”的锦旗郑重赠予实践团指导老师。接过锦旗的学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感动,这面锦旗不仅是对他们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一份信任与激励。

“将课堂所学应用于服务‘三农’一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与力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对专业人才的渴求。”实践团成员张建豪在总结时动情表示,“这次实践坚定了我们精进技能、服务乡村的信念。未来,我们将以更强的本领,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孙卓
田间维修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将课堂理论转化为解决农机故障的实践技能,看到农户舒展的眉头,比任何成绩都更有成就感。
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闫俊豪
这次实践让我重新定义“工匠精神”:不仅要有精湛技艺,更要怀揣服务乡土的情怀,把专业知识写在田间地头才是青春最美的诠释。
智能制造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丁一博
村民捧着锦旗说“城院学子传匠心”时,突然明白技术服务的温度:不仅要修好机器,更要传递科学种植的理念,这才是乡村振兴需要的。
智能制造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许航
在蹲在田埂上修拖拉机时,农户递来的冰镇西瓜比任何奖状都甜。手把手教村民识别农机易损件,发现知识传递不仅是单向输出,村民的实际问题也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专业,未来要更注重实操能力培养。
此次“智惠乡村”农机服务与科普活动,是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学校将持续探索多元化社会实践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坚实的“城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