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要闻资讯

更好的成长进步!他们的故事,不止于奖牌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智能制造学院

近日,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电气自动化共性技术赛项全国总决赛在甘肃兰州圆满落幕。来自全国57所高校的180名师生齐聚一堂,在电气自动化共性技术领域激烈角逐竞技。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突围而出,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展示出扎实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文科生”的工科逆袭

从“有点懵”到“一等奖”

刘铭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一开始连电路的串联和并联都分不清,感觉自己是个电工小白。”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刘铭威同学苦笑着回忆起备赛初期的场景。作为一名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文科生,他最初面对各式各样的电器元件时,坦言“有点懵”。

但在申伟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刘铭威开启了一段成功的“电器闯关”之旅。申老师针对赛项特点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为他量身定制训练方案,从最基础的电工装配入手,逐个分析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穿针引线剖析电路的逻辑控制。“电就像水流一样,会流到每个电器元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它什么时候流通。”申老师这个形象的比喻,让刘铭威茅塞顿开,随后他相继攻克PLC编程、HMI触摸屏编程、G120变频器调参、步进/伺服电机驱动、物料分拣自动化调试、注塑机数字孪生组态、直流电机调速等一个个难题。

从小白到国赛金奖,这场蜕变远不止于比赛结果,更在于他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成长与历练,这将伴随刘铭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舞台。“申老师没有否定我的高考文科生标签,反而教我工科逻辑应用到竞赛中。”刘铭威表示,这个过程重塑了他的思维方式,让他接受了自己可以在专业领域变得优秀。“只要我们用心创造条件,用爱去培养学生,学困生一样可以出彩闪耀。”申老师赛后表示,作为老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成长成才。

“学困生”的大学梦想

从“很迷茫”到“国赛奖”

张俊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校外电气竞赛咱们学院还没有获得过奖,我们行不行,能不能拿奖呢。”智能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张俊鹏同学一时难以抉择。他最初面对选择,坦言有点“很迷茫”。

申老师了解到他内心挣扎时,主动约他到机电创新实训室,“虽然电气竞赛是我们学院第一次走出去,但请你相信我和学院领导,只要你认真备赛,拿到国赛奖是没问题的。”申老师语重心长的与他交谈到。“很高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符合我的专业兴趣。”张俊鹏同学回忆当初的选择,他用行动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校赛到国赛三等奖,一路走来他收获很多,进步巨大。

“我想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在专业技术领域继续探索。”张俊鹏赛后给自己定了目标。“要成为一名工程师,还有很多路要走,希望你不要满足现在,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比赛结束后申老师给他指明了方向,指导他向三轴机械手码垛搬运控制发起挑战,走向更高更广的领域。

从“做不到”到“最佳组织奖”

第一次冲击电气类国赛,心里没底,总觉得获奖无望。”申伟鹏老师苦笑着回望备赛的艰辛。“机电工程系在电气类学生竞赛中尚无获奖记录,这始终是块心病。”任凤娟副院长的遗憾里满是不甘。高沙沙院长的鼓劲如一束光刺破困局——学院全力创造条件,组队赴浙集训,就此踏上从“零”到“一”的破壁之路。师生们以实战砺技、以攻坚补短板,在无数次流程推演中淬炼锋芒,终在赛场突围,摘得佳绩,学校亦荣获“最佳组织奖”,完成了一场从无到有的破茧成蝶。

此次获奖是智能制造学院学生竞赛的一次突破,更是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上一条:政校企携手“访企拓岗”:共育英才 赋能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

下一条:记录城院,传递声音 —— 记者节特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