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家人”之约,共启育人新程|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新生家长校长见面会
金秋送爽丹桂香,家校同心聚一堂。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术报告厅二楼暖意融融,2025级新生家长校长见面会在此隆重举行。本次见面会以“携手启航 共育未来”为主题,始终贯穿“一家人”的核心主线,将学校与家长的育人目标紧密相连,为2025级新生的大学征程筑牢家校协同根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校领导徐洪波、刘尚林、石本立等出席会议。



校长致 “家” 言

“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见面会伊始,徐洪波以一句质朴而滚烫的话语,瞬间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初心,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和发展平台。他特别提到,学校近年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成效、更高质量的就业、更优的服务体验、更美的校园环境”。
徐校长还从“坚定政治方向、强化自我约束、坚持终身学习”三个方面对新生提出殷切期望,鼓励他们听党话、跟党走,锤炼品德、扎实学识,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办学展 “家” 力

石本立以“家底”分享的方式,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实力。他指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自 2009 年创办以来,始终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培养现代化城市建设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现已发展为拥有 5 个二级学院41 个专业,荣获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全国品牌影响力高职院校”“中原教育行业优质院校”“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多项荣誉的优质院校,2025 年更跻身校友会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全国 50 强(第 41 名)。这份“家业”的壮大,离不开每一位“家人”的信任与支持。
他特别强调了学校在产教融合、以赛促学、高质量就业等方面的突出成果。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88%,高质量就业率超58%,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达85%以上,专升本率持续保持在40%以上。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700余项,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他还分享了多位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案例,这些“成绩单”证明,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家庭有能力让每一位孩子实现职业成就与人生幸福。

温情暖 “家” 心
“刚坐下就收到奶茶,还是热乎的,就像家里人提前准备好的一样。”会前,学校志愿者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逐一送到每位家长和新生手中,这份贴心的“家”的温暖,让不少家长轻声感叹。

更令人动容的“家”的惊喜,出现在生日惊喜环节,学校为当天过生日的2025级新生准备了蛋糕,灯光聚焦处,工作人员推出生日蛋糕,在场家长与师生齐唱生日歌,一位家长动情地说:“学校连孩子的生日都记得,我们真的放心了。”一杯奶茶、一场生日会,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将“以父母之心育人”的理念化作“家”的温度,让家校之间的“家人”情谊愈发浓厚。



学子诉 “家” 情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喻文权,作为在校生代表,以 “竞赛逐梦” 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育人实效。大一首战高教杯大赛,曾因模型精度偏差、图纸标注疏漏屡屡碰壁,在老师扎根工作室逐处指导下攻坚克难,最终斩获国家级奖项。此后他接连征战省赛、国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用 10 项重量级奖项印证“城院学子能打硬仗、善打胜仗” 的实力。
当备赛遭遇实训设备精度不足的难题,学校第一时间协调资源升级设备,这份 “家” 的托举,成为他敢闯敢拼的底气。从不知道专业能做什么到能在全国赛场代表学校发光,喻文权以自身经历鼓励新生:“专业课别敷衍,竞赛别退缩,学校的课堂和舞台都是‘练兵场’”。

2020级建工系工程造价五班的校友闵波,以 “从专科生逆袭研究生” 的成长故事打动全场。他初入校园时曾因学历自卑迷茫,是辅导员一句 “你比想象中更棒” 的鼓励,让他踏上专升本之路 —— 备考时每天额外补学夯实基础,辅导员全程暖心陪伴,学校还为公办本科录取学子发放千元奖金;升入本科后,又是城院辅导员的远程激励,让他咬牙自学考研,每日坚持九小时以上,最终叩开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大门,用行动印证 “专科只是起点,绝非终点”。


家校筑 “家” 盟


一场聚焦学生成长、倾听家长心声的座谈会暖心开启。现场气氛热烈似火,家长们怀着对孩子未来的关切,纷纷踊跃提问。有的家长担忧孩子初入大学难以适应新环境,询问学校在新生心理调适与融入方面有哪些举措;有的家长关心孩子所学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想了解学校怎样助力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校长及各学院院长们面带微笑,认真聆听每一个问题,以真诚且专业的态度耐心解答,力求全方位解决学生所需,让家长们深切感受到学校“以父母之心育人”的决心,进一步筑牢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坚实根基。

此次校长见面会不仅是学校办学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家校协同育人的一次深度联动。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家校沟通机制,以更优质的教育教学与服务管理,助力学子在青春赛道上实现成长蜕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