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路 育人情 | 把对教师的关怀,铺在通勤的每一公里
秋高气爽,微风拂面,一辆辆崭新的通勤班车有序停靠在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校门口,一批38座通勤大巴正式投入使用。

这场从“有车坐”到“坐得好”的跨越,不仅是后勤服务的升级,更从人文关怀、教学保障、品质办学三大维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尊师重教”的校园温度和“聚力育人”的办学初心。
人文关怀
把“教职工小事”当作“学校大事”

通勤服务,关乎教职工的日常幸福感,更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教职工的实际需求。
升级后的通勤服务带来了全方位的惊喜蜕变。线路方面,新增“北2号线”与“东2号线”,并优化原有站点与时间,扩大服务半径,直接缩短了教职工平均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车辆方面,创新“单排3座”布局搭配加宽的人体工学座椅,缓解早出晚归的奔波劳累;再加上独立USB充电口、车载冰箱、物品存放、到站专业语音播报、空气净化装置及GPS定位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将通勤车打造成了安静、舒适、便捷、安全的“移动办公与休憩空间”,凸显从“将就”到“讲究”的用心,从“有车坐”到“坐得好”的跨越。

“消除通勤痛点,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打造让教职工感动的高品质通勤服务”。将教职工的“小事”当作学校的“大事”,这份自上而下的重视,正体现了学校尊师重道、人文关怀的责任担当。
保障教学
卸下通勤负担,“满电”状态育人

教师代表安国军老师动情地说:“从过去辗转赶车的疲惫,到今天在家门口坐上‘移动商务座’,这份温暖我们记在心里。”
副校长谢照红强调:“老师们的认可让我们坚信,所有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学校会继续把‘老师身边的事’当作‘学校要紧的事’来办,努力营造更温暖、更便利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安心教学、专注育人。”

如今,教职工们在上下班的通勤大巴上,或者短暂休憩以弥补早出晚归的奔波,补充教学精力;或者在线查阅教学资料、修改课件文档;或者与学生沟通作业、预习重点,与其他老师一起讨论教学方法。通勤车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移动教研角”。
在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征程中,师资力量始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基石。升级通勤车,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刚需保障”,是学校生师体验服务具象化,为育人工作筑牢后勤保障线,让教职工能将更多精力、更优状态投入到课堂讲授、实训指导与学生培养中,彰显着城市学院“聚力育人”的初心。
品质办学
以校园温度凝聚发展合力

近年来,学校办学品质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不仅于中国校友会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第41名,获评“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师生更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奖超600项。
卓越育人成果的背后,是学校“软硬件并重”发展方略的坚实支撑。以通勤车的“焕新”工程为例,学校不仅注重硬件投入,更构建了“调研-规划-落地-反馈”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机制。此举将教职工的核心需求与教学保障工作深度结合,旨在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能以更充沛的精力与更积极的状态投身于教学科研主业。
这生动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全力保障核心业务的同时,也能悉心关照教职工的生活所需。不仅切实增强了教职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更构筑了学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软实力,彰显了学校迈向高品质发展的深厚底气与坚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