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要闻资讯

边旅游边学习,这样的实训:爱了爱了!

发布时间:2025-04-05         来源:商学院

三月豫州,春意正浓。3月18日至3月21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3级学子奔赴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少林寺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校外综合实训。本次实践教学由学校专业教师王炎丽、郭玉领队,特邀2位拥有12年从业经验的国家高级导游陈国兴、赵芳作为行业导师全程指导,打造“双师共导、校景联动”的新型育人场景。

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本次实训构建起多维能力培养体系。在空间维度上,横跨龙门石窟的文化密码、云台山的自然奇观、清明上河园的人文剧场三大景区类型;在服务链条上,系统覆盖接团礼仪、途中讲解、景点导览、送别服务全流程。在路讲环节,创新“大巴课堂”模式,学生模拟讲解并由行业导师即时点评示范;在景区讲解与服务环节,通过“四阶进阶式”实训模块——知识建构、模拟演练、实战检验、反思提升,实现职业技能的螺旋式上升。

伊河之畔·历史瑰宝

文化遗产类导游实训

“伊水潺潺流北魏,窟龛寂寂语菩提”。3月18日,众学子共赴龙门,行业导师陈国兴现场示范如何将北魏至唐代的造像演变史,融入动态讲解中,一句一句引导大家从服饰纹样、手势法器到光影布局中解码石窟造像艺术。学生们全程专注聆听,积极参与互动,现场反响热烈。三个小时的精讲结束,学生们通过分组“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游客群体(如研学团、亲子团、老年团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练习。通过语言风格与内容深度的把控调整,学生们在实景讲解中锻炼了逻辑表达与临场反应能力,强化了石窟造像相关专业知识的整合与输出能力。

太行秘境·山水交响

生态旅游类导游实训

“云台雾锁寒林静,丹水虹飞暮雨斜”。3月19日,旅游管理学子徜徉在云台山红石峡、小寨沟、潭瀑峡、泉瀑峡等景点,感悟“绿水青山”的魅力。郭玉老师强调,针对山水自然景观,应通过语言感染力让游客感知“北方岩溶地貌”的独特性,注重将“自然奇观”转化为生动的科普讲解素材。学生们通过在各个景点设计差异化讲解词,进行实景练习、尽展讲解风采,也生动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生态旅游服务的意识。

勾栏瓦肆·宋韵风华

主题公园类导游实训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3月20日,旅游学子踏入《清明上河图》实景园区,行业导师赵芳现场演示如何将宋代市井文化转化为沉浸式叙事。通过解析虹桥商贩的吆喝韵律、州桥夜市的灯火布局,引导学生以“五感联动法”还原汴京繁华。实景课堂后,学生们分组进行大型实景剧场中游客游览动线的规划,并在不同场景中模拟与游客互动讲解。行业导师则通过“小组竞技”评分,重点考核语言感染力与文化细节的准确性。

禅武圣地·千年传承

宗教文化类导游实训

“少室山月照禅衣,塔林松风诵武经”。3月21日,旅游学子们来到少林寺常住院展开深度实训。跟学环节,行业导师陈国兴以“建筑为经,碑文为纬”,现场解析少林文化脉络。从常住院山门殿的歇山顶形制、碑廊内《太宗文皇帝御书碑》的唐代敕建背景,到塔林中元代“裕公塔”的密檐式建筑,导师通过实物对照、碑文拓片展示,串联起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千年兴衰。跟练环节,学生们通过相互讲解,将晦涩的宗教历史转化为文化沟通的鲜活素材。少林寺千年古树下,认真专注的青年学子与络绎不绝的国际友人交相辉映,年轻的声音诠释着新时代中国文化守护者的使命担当。

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行业导师的滔滔不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导游讲解的魅力与文化传播使者的使命”、“实训让我们从‘背导游词’变为‘讲文化故事’,更懂得如何用专业与温度打动游客。”此次实训不仅强化了学生“能说、会导、善应变”的核心技能,推进了“校-企-景”协同育人机制,更培养了学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职业信念。

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紧扣“岗课赛证”融通理念,构建“课堂情境化、实训项目化、考核实战化”教学模式。校内依托AI智能导游实训室、360-720°实景互动教学等平台,学生可模拟古建解说、景区导览等场景;校外与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郑州三人行国际旅行社等企业共建“流动课堂”,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校立足郑州、辐射河南,致力于为中原文旅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兼具技艺与情怀的新生代匠才。

上一条:第十九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高等职业赛道-河南赛区启动仪式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首届人工智能艺术论坛邀请函

下一条:郑州城市职业学院BOPPPS微格教学演练引导技能培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