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战略合作签约
3月6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航空职业教育、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打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执行校长刘尚林、中国新高教集团教学运行中心主任徐默、通航未来董事长马海云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教务处、文化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国家战略 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

随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低空经济纳入“十四五”重点布局,我国航空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低空经济以通用航空为核心,融合无人机技术、数字化管理等创新模式,在物流运输、智慧农业、城市治理等领域形成万亿级新兴市场。2024年国家低空经济司的成立,进一步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催生无人机运维、低空交通管制、航空应急救援等新兴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以空中乘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代物流管理等特色专业为支点,其中空中乘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差异化培养,致力于为国内外航空公司及高端服务领域,知名航空公司业内专家授课,1本教材已建设为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就业率高达98%,学生就职于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深圳市中航等国企及世界500强企业。未来,学校联合通航未来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发展新格局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的合作,将以空中乘务专业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结合行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等创新模式,双方将共同打造行业需求对接的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航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尚林在致辞中,对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领导及通过分会场参与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强调学校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他说到,空中乘务专业近年来紧密围绕航空行业需求,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此次与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的战略合作,是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双方将携手探索航空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为航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徐默回顾了新高教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强调其使命是让每个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致力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她阐述了合作的核心目标,期望通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为院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马海云表示,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在航空教育、通航飞行、航空文旅等领域经验丰富、实力卓越, 此次合作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打造航空职业教育新高地,为航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热烈的掌声中,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不仅是两份协议的签署,更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专题讲座 低空经济产业与发展

签约仪式后,马海云以《低空经济产业与发展》为题作专题讲座。他从“什么是低空经济?”、“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提出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低空经济司,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低空经济以1000米以下空域为核心,融合通用航空与无人机技术,辐射物流、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多元领域,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
在应用场景方面,顺丰、美团等布局无人机配送,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无人机助力城市违建巡查、交通疏导,效率显著提升;能源巡检效率达到人工的7倍;农业植保覆盖率不足10%,市场潜力巨大。

此次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与通航未来航空发展集团的战略合作,标志着学校在构建“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维融合的教育生态体系中迈出关键步伐。依托学校现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基础及“岗课赛证”育人优势,双方将通过“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技术共研、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共同推动航空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